2020-06-01 20:49:57
空间美学兴起的当代文化意蕴
济南空间设计认为空间美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论美学为基点,实现艺术空间生产与生存体验、审美体验、空间体验的系统化研究,从而拓展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当代美学建构提供理论资源。

在20世纪的文化思想转型中,空间理论研究突破线性的历史时间束缚,以令人瞩目的方式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题域,人们将其称为“空间转向”。空间转向颠覆了传统美学的时间性权威垄断地位,将空间性提升到高于时间性的地位,这种范式转型影响波及当代哲学、社会学、地理学、美学、艺术理论、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随着空间转向对当代学术研究影响的不断增强,空间或空间性越来越多地进入美学研究、艺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空间实践决定文学发展变迁//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们对时间与空间的关注一直存在“重时间而轻空间”的倾向。特别是进入现代以来,各类学科研究均重视历史时间维度的探索,而忽视在场空间维度的描述。这些研究大多离不开“史”的历史学叙事,如哲学史、文化史、文学史、艺术史、经济史等。在这种思维定式的影响下,美学研究同样存在注重时间维度而轻视空间维度的倾向,时间性、历史性、事件性等历时性分析成为艺术审美研究的主导模式。在基本原理层面,注重探究艺术审美的发生发展、审美思潮的流变演进等;在艺术创作主体层面,注重研究艺术家的生平历史、创作历程、风格演进等;在作品文本分析层面,注重分析情节发展、性格形成、叙事时间等。然而,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空间转向的出现,如何在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将空间性思考引入美学研究领域,建构起一种关于空间的美学理论或“空间批评”,实现空间化与时间化的辩证统一,成为当代西方美学、艺术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当代文化思想界以“存在与空间”的反思取代了“存在与时间”的传统命题,标志着“空间转向”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存在与时间”的生存论命题经由海德格尔提出而影响深广,但对“存在与空间”的存在论追问同样不可或缺,甚至更为重要。“存在与时间”是人类所执着追问的生存论问题;“存在与空间”同样是人类所置身其中的生存论问题。“哪里有空间,哪里就有存在。”(列斐伏尔)“不拥有空间,就是不存在。”(蒂里希)正如阳光普照、万物生长的天空与大地,空间是生命存在的地点,是生命绵延的场域,是生命栖息的家园。在此意义上,我们说空间总是生存性的,人总是空间性的存在者,这一界定引导我们从“存在与空间”的关系出发,探究人之存在的生存论根基,在“生存的空间性”与“空间的生存性”的互动生成中,将人理解为一种空间性的存在者,以揭示空间的生存本体论意蕴。

首页 > 观点 > 空间美学兴起的当代文化意蕴
Copyright © HIBONA海右博纳.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01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