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ibona.cn侘寂,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可以解读为极简、质朴、安静、素雅、淡然、沉浸、信任、谨慎、节制、冷瘦、枯萎、老朽、寂寞、幼拙、简素、幽暗、静溢、野趣、自然等。
侘”与“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作侘寂美学,知道了它,在欣赏日本的绘画、陶瓷器、服饰、庭园、建筑、景观,以及蕴含着日本特点的文化要素时,往往能使我们在熟视无睹之中蓦然有所发现。对于侘寂两个字的理解,中国人往往有所误解。因为中日两国同样使用汉字,人们习惯于按照中文字义进行推测,然而日文中的“侘寂”两个字与中文字义并不完全一致。在中文里,侘(cha 四声)自古通诧(cha四声),是夸耀、惊讶的意思,由侘与傺(chi四声)构成的词侘傺指失意的样子;寂(ji 四声)的意思是寂静或寂寞。作为日语词汇,侘(wabi)的原义为贫乏、简素、寒酸、悲凉; 寂(sabi)的原义为孤绝、寥寂、幽静。字义起初均中性偏贬,但近世以来侘寂二字逐渐纳入日本的禅宗、茶道、庭园的世界观中,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日本,你可以随处寻到侘寂美学的痕迹,知道了侘寂的概念,就会理解为什么日本的居酒家不追求富丽堂皇,为什么日本庭园尽可能保留自然的气息,为什么日本的茶室古拙而素朴,为什么日本的服饰内敛而多采用中间色,为什么日本传统的和歌、俳句、能乐、绘画、工艺品会给人以独特的美感,那是因为在日本文化的底流中流淌着源于自然的侘寂之美。事实上,若追根溯源,会发现侘寂美学源于中国的禅宗。禅注重内心的修养,属于精神层面,但在中国没有成为主流。在唐朝的时候,禅宗传入日本,并于中国的宋明时期,在日本获得了改良而大放异彩。日本民族善于学习他国文化精髓,并有选择地吸收,结合自身现状成为独有的融合文化。于是,禅宗在日本发展为神道学,在注重精神修养的同时,日本人把这种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比如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等。日本的温泉、庭院,露天设计以融合自然景观为最高指导原则,讲究人与自然、触觉与视觉融为一体的体验。跟中国讲究对衬美学不同,日本文化的美学最高指导原则是“不对称主义”,小到电子产品、手工烧陶,大到日本建筑、皇宫……找不到对衬的两个边,因为日本人觉得,让你一眼看不穿、不对称的东西才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