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23:48:34
品牌误区
(一)卖点多等于买点多
在部分企业的眼中看来,产品的卖点越多越好,每一个卖点都可以秒杀竞争对手,于是无论是传统广告还是互联网广告,都将这些大卖点一股脑地推将出去,似乎这样才能有一点心理安全感,认为多箭齐发,总能够有一发可以击中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吧,但这种做法客观上也分散了广告最为重要的“关注焦点”。
而实际上,消费者可能连企业的一个产品卖点都记不住,与其这样还不如拿出决心和勇气,用最有可能打动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提炼产品卖点,在信息严重过剩的今天还有可能让消费者能够注意到你。
精准定位卖点,收获精准买点客户。
(二)营销体系的关键在于价格和渠道
这是典型的“产品营销”的思路,属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营销思路,商品稀缺的年代,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营销思维,宁意花费大量的精力放在价格的管理和渠道管理上,而忽略产品本身的研发,以及如何对销售渠道进行有效的支撑,不走量的渠道是无效的,走量的关键在于产品本身以及消费者的发动。
每到年底企业都会花费人力和物力举行年度经销商大会,压货回收款项的同时,积极的笼络和稳固渠道,但在对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则显得小里小气,不愿投入精力和人员去管理。价格和渠道当然是营销的关键,但绝不是全部,而且在当前“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时代,价格和渠道的权重也有所减低,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和口碑是才是营销体系设计的关键所在。
(三)获客等于增长
增长的本质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销售额,同时能够切实保证或提升利润率。单纯的销售目标的达成并不是增长的全部目的,“长”的本质在于智慧的运用手段,将投入产出比作为衡量销售增长的指标,而非简单的销售数字增长,没有盈利的销售等于亏损,例如IPHONE X系列手机,被誉为苹果历史上利润率最高的产品,但其并不是销售量最高的产品。
产品的生命周期由用户决定。
很多企业对于自己的产品怀着坚定的信心,坚定地认为销售业绩不好一定是营销部或市场部不够努力。实际上,以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很多产品从一开始就是老板个人的想法,而非真正建立在消费者需求洞察的基础之上。
以用户的角度出发去创新自己的产品,市场决策交于最靠近用户的市场人员提案去调研去做出相应的市场布局动作,市场人员是离用户最近的、与用户沟通最密集贴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