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消费者端的升级,很难控制和更改,品牌主觉得改变产品消费者就会改,但也可能产品改了,消费者跑了。
消费者端的升级,消费者对品牌形成的统一认知,即品牌共识。
这个共识越是坚固,改变就越艰难。如何改变大众认知,建立新共识,在消费者层面完成品牌的升级与迭代?
消费者共识破冰
每年都有很多品牌升级,但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要升级,要达成什么目标,以及如何升级。想清楚策略,做事才会有目的性。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共识,所有人都觉得黄金值钱,于是黄金就很值钱。
而当下品牌的本质,除了实用性之外,也是大众共识,消费者都觉得你是奢侈品,于是就可以成为很贵的奢侈品。
比如我们熟知的李宁,从已经濒临破产的国产运动服装品牌,到现在的国潮中国李宁,看上去是产品的改变,但本质是消费者共识的改变。是消费者认可产品的改变,消费者觉得李宁是国潮了,于是就是了。
把“为什么”思考清楚,为了建立新品牌共识。然后是如何做的问题,要从两方面思考这个问题:产品端如何改变,传播端如何沟通。
品牌升级并不仅仅是换LOGO、VI、slogan、品牌宣言等这些品牌表面,甚至也不是改变产品,开发新品,打新卖点这些。
品牌升级最终要完成的,是改变消费者之前的共识,建立新的品牌共识。
要倒过来思考,最终目标是建立新共识,如果需要换VI就换,需要开发新品就去做,如果不需要就不做。
所以在我看来,品牌升级实际上是,消费者共识的更迭,从原来过时的共识,迭代到我们希望达成的新共识。
改变品牌的大众共识,在我看来是最具挑战,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建立品牌共识有成就感,改变品牌共识更有成就感,比如你是操盘李宁品牌升级,亲手打造李宁国潮的品牌操盘手,是不是不枉做一次营销人?
今天想传达的另一点是,品牌升级别总盯着产品端的升级,重要的是思考用户侧如何改变。
当下我看到很多案例是,换了LOGO,产品做了一点改动,拍了新广告传播了一轮,于是宣称完成了品牌升级,用户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叫自嗨。
品牌升级的关键,是在用户端改变原来的共识,建立新共识。基于建立新共识的目标,再去思考如何调整产品,如何沟通用户。
调整产品并不难,品牌自己说了算,提供两种思路,一是主产品悄无声息慢慢改变,如余额宝在过去几年慢慢加入攒钱功能,提供多种攒钱手段,这样做比较安全。
二是开发第二曲线,主产品不动,建立新的产品线,以局部升级整体。比如李宁,主线产品不动,开发国潮新系列,当新系列到达一定声量与销量,国潮就变成了李宁整体。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便新品失败了,也尽量不影响主产品。
大众共识的建立,主要还是传播策略的工作。
在传播策略上,记住一个关键点是——品牌内容社会化。不进入舆论中心,大众共识就无法形成。
在思考内容创意时,要思考通过什么中间话题,让品牌与大众舆论连接起来。比如我们看到B站的《后浪》,通过年轻人话题,加上央视的发布,挑起一轮讨论,直接带动B站出圈。
最后是大众定调,这就像开会,开完任何会议,总要有个结论,不能不明不白的结束了。
品牌内容进入大众舆论已经很难,进行一场全面关注讨论后,一定要有结论,一个明确定调的结论,在此之后这个品牌是什么。
当然,大众定调不是自说自话,大众必须认可这个结论,才算定调成功。
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操作并定调成功,新共识才刚刚开始建立,接下来很长时间里,我们要巩固这一品牌共识,塑造新的品牌角色。
品牌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