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18:01:16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
选择大于努力,抓住了一个正确的机会,企业的发展就可以越上一个台阶。抓住了一个错误的机会,或不属于自己的机会,不仅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还影响了团队的信心,进也不行,退也不是,沉没成本太高,陷入了经营的泥泞之中而不能自拔,最大的经营危机莫过于此。那如何正确的判断战略机会,避免走弯路呢?
曾鸣教授有一个战略框架,就是要在想做、能做与可做之间找到一个交集区,这个区域就是适合该机会的最佳战略机会带。下面就谈谈这三个层面。
第一个,想做:品类机会和竞争态势。战略要由外而内,首先要跳出企业自身的局限性,看外部的品类机会和竞争态势。战略源于被需要,经营最大的风险,就是做了一件客户不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品类机会就是需求的风口,品类本身的土壤是肥沃的、蛋糕是巨大的。当然,需求的背后,也会带来竞争问题,所以基于需求分析,要判断竞争态势。如果有巨大的品类需求,但却没有强势对手,从外部而言,这就是一件“可做”的事,是值得把握的战略机会。
第二,能做:能力圈和资源禀赋。从外部看,“能做”的事,还要回到内部再来审视。
这件事是否在企业的能力圈边界内,是否符合企业的资源禀赋。因为外部的机会,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开放的、都是公平的,虽然是一块肥肉,但是不一定适合你的企业去吃。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所以要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圈和资源禀赋,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的名言,这句话是人生哲言,更是商业的真理,客观的认识自己企业的真实现状,是抓住外部机会的前提。当然,如果外部看到一个机会,通过内部自己构建能力圈和资源禀赋,也不是不可以,但要经历一个阶段的学习曲线,这是避免不了的巨大成本,既有资金成本、也有时间成本,当然还包括团队信心。这个过程就相对漫长。
第三,想做: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想做”是企业经营者的愿力,这件事是不是企业家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想做主要的内容,是要结合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去考虑。能考虑到这个层面的,往往就是真正的企业家。他们做企业是有使命感和清晰的愿景的。使命就是企业之于社会的价值定位,做这件事符合自己对于企业的使命定义吗?愿景就是企业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结合愿景想,这件事符合自己最终要去的地方吗?之所以用使命和愿景去思考,是因为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如果是自己发自内心要干的事,是符合自己使命和愿景的事,那么再大的困难,也会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直到到达目的地。
对战略机会的判断力,是企业家最重要的战略素养,战略最大的风险就是走弯路,为了做出一个战略的战略机会判断。要在可做、能做与想做上找到一个交集,这是企业最佳的战略地带,是风险最低、成功率最高的战略机会。